储备性是智库产品的重要属性。储备性是指智库需要对现实重大问题有充分的研究储备和深厚的研究累积,并对问题进行持续的跟踪研究。储备性属性是对智库发展“临时抱佛脚”现象的有效纠正。在某种程度上,储备性是前瞻性与针对性的综合,预测到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据之做好针对性研究,就是储备性。从知识发展过程来看,储备性与学科建设的连续性类似,都要求对某一问题(学科)进行持续和深入的研究,要求研究人员具备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忘我的学人情怀。其差异在于:学科建设的持续性是连贯的,后续的新知识生成较难离开前面的研究成果,因而学科发展的连续性和逻辑性都很强;智库产品的储备性是围绕问题而动态调整研究对象的,是运用所有学科知识来解决问题的。因此,智库的储备性指的是一种解决特定问题的研究模式(范式),其留下的文本对后续研究的直接借鉴价值有限。
我国智库的丰富实践推动了智库研究的不断深化,智库研究已不能仅停留在现象描述、经验介绍和国际比较等层面,需要建立自己的理论框架,筑牢理论基石。如学者胡键所说,“仅仅强调智库的重要性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要科学把握智库建设的基本规律,这样才能使智库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因此,科学掌握智库建设规律,必须回归理论原点,智库建设必须坚守其服务社会的基本职能。为社会提供具有前瞻性、针对性和储备性的智库产品,是智库的职责所在和应有之义。
作者: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省人才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副主任 周仲高